
新闻动态
——淅川商圣街道护薪驿站破解欠薪难题筑牢民生保障线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淅川县商圣街道坚持将12345政务服务热线作为民生诉求“第一哨”。春节前后,正是群众急用钱、欠薪纠纷高发的时节,聚焦欠薪类纠纷化解难点,淅川县商圣街道于2024年12月创新成立“护薪驿站”,整合人社所、司法所、社区网格员、法律顾问等力量,构建“快速响应—联动处置—跟踪问效”全链条工作机制,结合“知识库、普法本”为劳动者提供一站式维权服务。驿站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张天奇牵头,人社所所长徐航统筹协调,司法所所长万鑫提供法律支持,并吸纳社区民事调解员、公益律师、企业代表等15人组成专班,确保“接诉即办、办就办好”。2025年开春以来,驿站累计化解欠薪纠纷13起,追回薪资4万余元,群众满意率达100%,以高效行动守护劳动者“钱袋子”。
护薪驿站快速响应: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没想到这么快就解决了!”张女士感慨道。1月底,她反映在植物医生门店工作期间被拖欠工资3000元,“护薪驿站”接到12345转办工单后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当日由人社所所长徐航带队约谈店主陈某。面对“自动离职扣薪”争议,司法所所长万鑫依据《劳动法》明确“工资支付义务不可推卸”,经多轮协商,最终促成店主承诺限期支付。从接单到办结仅用3天,“护薪驿站”的快速响应机制让群众权益得到及时保障。
护薪驿站联动攻坚:小事不出网格,难事不出街道
无独有偶,春节期间在迪鸥咖啡打寒假工的大二学生罗同学亦对护薪驿站联动机制赞不绝口。2024年底至2025年初,罗同学因考勤争议被拖欠工资856元。街道“护薪驿站”迅速启动“人社所核查考勤+司法所普法+社区调解”全链条工作机制,仅用2天便促成双方达成协议,企业现场支付欠薪。针对企业提出的“员工请假多应扣薪”说法,公益律师万鑫援引《劳动合同法》,强调“工资足额支付是法定义务”,同时引导双方理性协商,既彰显法治刚性,又体现调解温度。
护薪驿站一案一档:闭环管理确保“事事有回音”
承诺易,践诺难。为确保调解结果落地,驿站建立“一案一档”跟踪机制:植物医生门店承诺支付欠薪后,人社所安排专员每日电话督办并联动银行确认转账流水;聚客来粉条款结清后,调解员王加加回访廖先生核实到账情况。通过“办结回访—满意度测评—归档销号”闭环流程,实现群众权益“不悬空”、企业责任“不落空”。
护薪驿站溯源调解:以案为鉴,智护民生
“5年前的旧账还能要回来,太感谢了!”廖先生握着工作人员的手连连道谢。聚客来粉条货款纠纷因年代久远、证据缺失一度陷入僵局。护薪驿站民事调解员王加加化身“调解侦探”,辗转联系原店主亲友还原交易细节,法律顾问万鑫通过情理交融的沟通唤醒当事人诚信意识,最终确认400元债务并督促结清。王加加感慨道:“本案让我深刻体会到,化解历史积案需以耐心溯源破局,以法治为基、情理为桥,方能重塑劳资信任。”
这一典型案例的处理经验,被系统梳理后收录进护薪驿站“知识库、案例簿”,成为调解团队的“智慧宝典”。其中,“知识库”汇聚法律法规、调解技巧、行业规范等核心资源,为一线调解员提供“随查随用”的实战工具;“案例簿”则精选百余起典型欠薪纠纷,从争议焦点到化解路径逐一剖析,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解题模板”。王加加的调解手记中写道:“通过复盘案例,我们不仅能提炼共性解法,更能将个体经验转化为团队智慧。”如今,这两大载体已成为护薪驿站传承经验、赋能新人的“核心引擎”,助力更多调解员快速成长为“破题能手”。
护薪驿站普法固本:拧紧规范用工“安全阀”
“化解一案,教育一片。”商圣街道护薪驿站将普法宣传贯穿纠纷处置全过程,创新“普法预警”机制,制作“用工十问十答”手册,通过网格员入户、企业微信群推送覆盖劳动者500余人次。在迪鸥咖啡案中,司法所所长万鑫向企业负责人详解《劳动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警示违法用工成本;社区民调主任张书通对劳动者发放维权指南,倡导签订合同、留存凭证。人社所所长徐航同步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覆盖辖区商户30余家,从源头减少欠薪隐患。
“民生无小事,‘薪’事即大事。”淅川商圣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周勤表示,下一步将深化“护薪驿站”功能,依托商圣街道智慧化平台动态摸排欠薪隐患,推广“电子劳动合同”规范用工管理,并增设“线上调解室”和“24小时维权热线”,让劳动者安“薪”无忧。 (高弘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